01
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挪威海港城市卑尔根,从小随母亲学习钢琴,后来进入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回国后,他和他的朋友、另一位挪威作曲家诺德拉克的接触唤起了他对挪威民间音乐的兴趣。从此,他决心把无比丰富的挪威民间音乐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
然而,他献身于民族乐派的想法和做法受到了保守的音乐家和批评家的反对,致使他的作品起初很难得到承认。第一位对他的作品大加鼓励的人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1874年挪威政府开始向格里格颁发了年薪,使他能全身心地投入作曲。1875年,他因为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的配乐而获得了世界的声誉。1885年他在故乡附近的特罗尔豪根建造了别墅,在那里继续创作并度过余生。
02
虽然格里格的音乐受到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特别是舒曼等人的很大影响,但是他的旋律却带有鲜明的挪威民间音乐的风格,他的和声也由于将挪威民间音乐元素与浪漫派和声语言结合而变得非常富有独创性。
他经常运用一些富有民族特点的手法,如持续五度的低音、自然调式风格的旋律、在3/4拍6/8拍之间交替,并把这些与传统的浪漫主义作曲技巧结合起来。他的这种民族主义的倾向最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歌曲和钢琴小品的创作上。
他的100多首歌曲大多是用挪威语的诗歌谱写的,他的妻子尼娜是他大部分歌曲的首唱者。很多歌曲吸取了挪威民歌的纯朴的分节歌形式,情感表现的范围也十分宽广。例如《受伤的心》《挪威的山》和《我爱你》等都是其中的优秀范例。
03
他的10卷66首《钢琴抒情小品集》更突出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擅长写作音乐小品的大师的风范,这些小品表现了挪威这个平静的北欧小国的特有风情,包括大自然的瑰丽风光和质朴的民俗生活场景。
特别是在和声语言上极具特色,例如他经常使用里底亚调式等自然音调式,给和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色彩性。
他还把浪漫派的半音化和声与挪威民间音乐的旋律相结合,声部的半音进行往往很自由,削弱了和声的功能紧张性,使每个和弦独立的色彩意义得到突出,在这一点上,格里格的和声有时甚至预示了印象派和声的萌芽。
- 配音 -
樊子慕
- 文字 -
潘洁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张玉
- 排版 -
林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