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文章,飞春读传介绍了史上最大围歼战基辅会战的发生,和66万苏联红军被俘的细节。
这次说下网友在评论区里的关注点:这66万人,最后啥结局。
一、时间表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国撕毁德苏两国在1年10个月前才签下的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偷袭。
企图如闪击波兰一样,迅速拿下莫斯科。
从边境向东,先后拿下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两座城市后,7月19日,希特勒下达33号训令:
围攻乌克兰的都城,基辅,拿下苏联防御德军的最精锐部队。
9月初,德军强大装甲兵团,突破苏军防线,南北合围苏军之势形成。苏军指挥部要求坚守基辅。
●9月14日18时,德军会师,对基辅形成布袋阵。
●17日,指挥部终于同意撤离,但为时已晚。
被困苏军弹尽粮绝,顽强抵抗,尸遍田野,极其惨烈。
●24日,经3天拼死突围,最终5个被围的集团军,全部被歼灭,66万苏军被俘,其中军官6万。
基辅会战结束,成为苏联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围歼战。
66万苏军被俘,这个数量单从俘虏方面来说,可能不是最多的,但从一次战役,尤其是围歼战战史中,没有哪次可以相比。
二、俘虏的数量俘虏这个词,飞春读传认为,不是一个贬义词。
士兵被俘,是因为在某些境况下无法交战,比如弹尽粮绝,没有战斗的条件。
既然有敌我交战,就有被俘的情况。
以死报国固然可歌,但缴械投降也并非变节不忠。国际法约定,俘虏不但被允许,而且生命要保障。
斯大林的长子雅可夫,在苏联打响卫国战争的20天后,其所在的榴炮连,就被德军包围,一个月后,德军宣布俘虏了他。
雅可夫的生死一生,飞春读传前文有详细介绍,不再说。
他虽然被俘,却也终身未叛变祖国,甚至当德军后来以其交换被苏联俘虏的德军元帅时,斯大林冰冷拒绝:“我不会拿一个士兵交换一个元帅”。
雅可夫
此佳话真实性有争议,但雅可夫在被俘期间受尽折磨,1年多后死于德国战俘营,却是不争的事实。
被俘后,投敌叛国者不少,但像雅可夫一样忠诚不渝的士兵更多。
日军以宁死不降著称,但也有不少看不惯侵略,脱去军装,隐姓埋名,留在中国的。
比如,俘虏这事,应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论。
二战中,苏联和德国,对其俘虏的对方士兵,数量统计不一,但据史料数据,都超过了400万人。
仅德国偷袭苏联,卫国战争打响后的3个月里,德军俘虏的苏联红军,已经达到了300多万。
这些俘虏,大部分被关入了德国集中营。
集中营环境恶劣,许多战俘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在德国的苏联战俘,遭到极为悲惨的命运,许多人不是饿死,就是由于折磨而死。
“许多战俘在途中,由于饥饿劳累,跟不上队伍,被就地枪决。
“枪杀战俘,是当着饱受惊吓的老百姓的面进行的,尸体就抛弃在原地。”
这是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部长洛森堡,给德军最高统帅部长官关凯特尔元帅写信时所说的话。
战后统计,战争期间,苏军俘虏死亡人数,高达200万左右。
是的,你没看错,半数以上的俘虏有去无回,这就是被德军俘虏后的下场。
三、4种人,4道关事实上,德军在俘虏苏军后,首先要对士兵的情况进行登记,发现是红军政治委员,一律就地枪决,没有理由;
发现是共产党员,同样就地枪决;
如果是犹太人,仍然枪决;
至于重伤者,由于你赶不上队伍行军,也必须枪决。
4种人枪决之后,就是艰辛的旅程了。
我们都知道日军虐杀美军的“巴丹死亡行军”,烈日下往战俘营赶,不停不休,渴死、饿死,遇到路边一坑冒绿泡的垃圾水,战俘忍不住去喝,被日军一刀刺死。
事实上,苏军战俘在德国的死亡行军,也好不到哪儿去。德军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一个战俘结果了。
如果侥幸不是上述4种人,又侥幸熬过了死亡行军的鬼门关,那接下来还有一道考验:当劳工,无条件地接受极为恶劣、极为繁重的体力劳作。
如果你身体好,人又活便听话,干活有眼色,喝稀汤寡水也百病不入,那么,恭喜,你可能成为那活着的50%,熬到战后交换战俘那一天。
不过,别急,回归幸福前,还有最后一关。
根据《雅尔塔条约》,二战后的所有苏军战俘,都要被遣返回苏联。但他们能否回归原来的部队,要看条件:
只有经过军方审讯,确定你的经历没有问题和嫌疑后,你才可以重新进入部队,或者从事军队后勤,或者分配到人民内务委员会下属的警察局工作。
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回归的战俘,虽然生活恢复了正常,但他们的贡献却被长期忽视,苏联政府从未给他们发战争的荣誉。
直到苏联解体后的1995年,叶利钦总统颁布了一道总统令,对战俘们的名誉和应有的权利,进行了恢复,对战争中受到的损失给予补偿,其待遇,等同于普通的二战老兵。
此令虽然落实起来有点困难,但总算在名义上认可了他们,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了。
——飞春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