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赛2021赛程(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admin 1231 2022-10-18 08:24:03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萍乡10月14日消息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这是龚全珍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词。

今年已经近百岁高龄的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龚全珍跟随丈夫,解甲归田,回到甘将军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沿背村,她捐资助学,爱心奉献,坚守了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讲述了龚全珍的故事,并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萍乡生态宜居,岸青水绿天蓝蓝(央广网发 梁欣 摄)

一位道德楷模,引领一方群众向上向善;一座城市,因为有爱,而生机勃勃。近十年,萍乡实现民生福祉有张力、生态环境有活力、产业转型有动力,一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已然筑起。

“崇德向善” 小城大爱推陈出新“树新风”

“妈妈平时很节俭,总是舍不得买新衣服,但只要听说身边谁家有困难,她就会拿出平时攒下的积蓄去帮助他们。”龚全珍的三女儿甘公荣说。

几十年如一日,龚全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退休后还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义务开展红色教育宣传。

曾有人这样问龚全珍:“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她回答:“这些年来,我一直记得老甘临终前说的那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我们图个啥?不图啥!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新中国,给了我们崇高的荣誉,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群众谋幸福。只要还能动,还能讲,我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龚全珍为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央广网发 李桂东 摄)

据不完全统计,龚全珍资助过至少30多户家庭、100多位家庭困难学生,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0万元。2015年,龚全珍签下了遗体捐赠书,她说:“作为一个平凡人,能帮助别人,是我最开心的事。”

一座城市的温度,来源于城市中每一个发热的平凡个体。2019年9月,继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之后,龚全珍又被授予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的奖章和证书。

“老阿姨”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在萍乡更是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学习热潮。她像一座精神灯塔,引领这座城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最美萍乡好人。

“感谢文阿姨六年如一日地对我帮扶助学,我现在读高中了,家里条件也慢慢变好了,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志愿者,回报社会。”这是文兰英结对帮扶的梦瑶写来的信,也是她收到的第75封感谢信。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文兰英(左六)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宣讲(央广网发 彭亮 摄)

文兰英是萍乡“资深”志愿者,她坚持做志愿40多年,服务时间超2万个小时,曾获评“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希望将爱心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多年来,文兰英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帮扶困难学生、留守老人、残障人士。2013年,文兰英牵头成立了湘东区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

“因为视力残疾,我曾经也是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的服务对象,文姐经常上门鼓励我,为我讲解残疾人的扶持政策。”谈及为何加入志愿者,该协会会员黄文强深有感触,“2017年,我通过了中级义工的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全职社区义工,我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十年来,该协会帮扶了576名困难学生、8000多名老人、1万多名留守儿童,吸纳志愿者5000多人,孵化公益组织协会6支,开展各项公益活动4800多次,组织捐款捐物800多万元,成为江西省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

像文兰英一样的“红马甲”在萍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们用温情书写城市文明,让“小城大爱”遍布萍乡大地。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游客在萍乡好人馆聆听“萍乡好人”事迹(央广网发 叶丽昕 摄)

如今,这座人口不足200万的小城,拥有全国道德模范、全省道德模范25人,“中国好人”95人,注册志愿者27.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960余支……从“好人现象”到“好人效应”,志愿服务在萍乡蔚然成风。

2020年至2021年,萍乡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荣誉称号。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矿山复绿” 城乡蝶变绿色转型“焕新颜”

十月晚秋,阳光和煦。

干净整齐的街面道路,焕然一新的楼面围墙,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绿化带、休闲娱乐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完全看不出老正街社区河仔边小区,是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

作为一座典型的老工矿城市,萍乡环境面貌曾一度被形象地比喻为“灰姑娘”。“当时,基本设施和功能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生活的需要,居民对小区改造的呼声日益高涨。”老正街社区党委书记周婛感触地说。

老正街社区坐落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旧址,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萍乡根据群众的建议,结合城镇历史文化底蕴和小区的人文背景,倾力打造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的“五有”人居环境。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安源区青山镇老工矿区老旧小区房屋改造后,一排排房屋整齐美观(央广网发 王春燕 摄)

“我们不仅完善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停车位,新增休闲场所,还组建‘业主委员会’‘小区楼栋长’‘爱心储蓄银行’,实现物业管理居民自治模式,由点及面,形成管长远、管根本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安源镇党委书记杨开闻介绍道。

“如今,小区环境好了,空气好了,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今年72岁的河仔边小区住户马茂蓉激动地说。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十年来,萍乡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质(央广网记者 王一凡制作)

河仔边小区的蜕变,只是萍乡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萍乡全面启动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工程以来,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18个,惠及市民11.4万户。

不止于老旧小区的改造,萍乡还致力于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青山镇矿山修复治理前后对比:上图为2019年情景;下图为2022年新貌(央广网发 刘晶 摄)

今年70岁的龚雪云曾经是一名矿工,“我的父亲也是矿工,当时整个村子都依靠煤矿挖煤为生,我十五六岁时,就跟着大人下矿挖煤。”龚雪云回忆,“当年,我们村在全市第一批买电视机、自行车、手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屋。”2006年之前,一个小小的青山镇就有60多家大小煤矿、13家水泥厂……

一开始,煤矿给村里带来了财富,时间一长,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就出现了。龚雪云说:“我们晴天出门不敢穿白衣服和皮鞋,因为一穿出去就脏;雨天也不敢站在树下,顺着树叶滴下来的全是污水。”

必须要让青山“归来”!2012年,伴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煤矿一家家关停。2017年,当地抓紧落实国家矿山修复政策,在青山镇建设了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青山镇矿山修复后的地块,药农正在种植打理中草药(央广网发 王春燕 摄)

如今,青山镇完成矿山复绿600亩,种植中药材和观赏性绿植300亩。从当年灰山黑水的污染重地,到现在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的蜕变犹如一幅生动的“矿山修复图”。

十年来,萍乡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曾经的“灰姑娘”变成了“俏佳人”,实现了天更蓝、山更绿、城更美的愿景。2018年萍乡新添“国字号”绿色名片,获评“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去劣提优” 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发新芽”

萍乡因煤铁而兴,也因其而困。经济对资源型产业的严重依赖,使萍乡一度陷入“矿竭城衰”的被动局面。面对发展之困,推动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在萍乡安源工业园,有一家针对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土壤治理的新型环保公司,这是2012年萍乡重点引进的新兴企业。该企业创办十年来,有三项技术和产品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销售额也实现了三级跨越。

像这样带有鲜明特征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我们将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土更沃而不懈奋斗。”该环保企业相关负责人史国宏表示。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企业工作人员通过快速去除技术,对废水、废气进行检测(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开放创新转型之路,既要引进新兴产业的“血液”,还要保留主导产业的“根基”。近年来,萍乡加大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力度,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坐落在芦溪新田工业园的电瓷制造企业,是一家发展近30年的本土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早年,我们从人工配料、过筛除铁、炼泥……到如今全自动机械化生产,不仅节省人工、能耗、时间和占地面积,还推动了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迈进。”芦溪电瓷制造企业负责人刘义敏介绍。

“尤其通过近十年的技术革新,我们实现了产业规模连年攀升,未来将加快电子智能制造、提档升级。”刘义敏说。2021年,该企业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萍乡一家全自动化焊丝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欧阳逸群 摄)

芦溪电瓷电气产业的发展脉络,正是萍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位于赣湘边界的上栗县,是享誉全球的花炮主产区,1998年至2000年,上栗的花炮企业一度达到1057家。

随着禁放烟花爆竹条例在全国各地实施,以及花炮行业准入门槛的逐步提高,2016年以来,上栗累计淘汰落后花炮企业342家。然而,如何让闲置的花炮企业厂房“活”起来,剩余的两万余名劳动力“动”起来,当地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航拍上栗风貌青山白云、景城相融(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为了破局,解决就业岗位问题,2016年,上栗在毗邻湖南浏阳的金山镇,率先建设赣湘合作产业园,全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引导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富余劳动力到园区务工。

“2021年初,我从花炮厂来到电子厂上班,这里环境更好了,更安全了。”今年46岁的崔凤萍,自小就从事花炮制作,她说,“家里有3个小孩要抚养,在这里上班每年有近4万元收入,钱挣得比以前多了。”

与此同时,萍乡不断探路协同发展。2016年9月成立的赣湘合作产业园,为萍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六年来,该园入驻企业从31家增加到142家,营收从17.8亿元增加到180余亿元,发展成为江西省级工业园十强。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今年5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萍乡召开,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赣湘合作产业园(央广网发 梁欣 摄)

时下的萍乡,处处奔涌着转型智造的气息。转型发展以来,萍乡连续两年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先后两次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淘汰落后产能,钢铁、煤炭产业去产能分别占全省的50%和20%。

从“百年煤城”到“江南美城”,十年间,萍乡在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逆势而上,重焕青春。

百家读城:

品味萍乡

□ 吴申良

“潇洒萍乡县,弦歌遍一城。人无横剑习,家有读书声。”清代黄浚的诗歌《潇洒萍乡县》,曾这样描绘萍乡的人文气质。

萍乡文脉悠长,底蕴深厚,春秋吴楚,“萍实”之名,昭示着萍乡这方土地上令人神往的古色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渲染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

作为江西的“西大门”,萍乡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新时代的萍乡,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品味萍乡,体验萍乡城市面貌之变。

金秋时节,萍水湖湿地公园,清风扑面,白鹭振翅飞翔,碧波荡漾光影涟漪,清水畅流奔向远方。鳌洲岛上,重建后的鳌洲书院里,游客纷沓而至,品味书香。萍水河畔,历史文化名街南正街尽显明清建筑古韵,昔日临河而居的棚户区变成了文化景观带,成为人们了解萍乡文化底蕴的一张新名片。

漫步“海绵”改造后的鹅湖公园、五陂镇十里花溪,景色宜人,让人陶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让萍乡告别“城市看海”。在城乡大地,志愿红、交警绿、环卫橙等各“色”工作人员随处可见。大街小巷、社区院落,路面平整,环境舒适……百年煤城萍乡,已彻底从原先的“灰姑娘”实现了向“俏姑娘”的华丽转身。

品味萍乡,体验萍乡人民精神气质之变。

继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后,萍乡又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试点,越来越多的萍乡人正成为“善与美”的践行者,文明成为社会常态。

在萍乡,有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近27.8万人,每不到10人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进行着扶贫济困、助学助残、文明交通等各种志愿服务。

小善如涓涓细流,必将汇成江河,萍乡这座小城闪烁着耀眼的爱的光辉。

(作者系萍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王一凡 胡斐

编审:韩晓余 郅怡婧

视频:胡斐 邓玉玲

「大时代」萍乡:文明新风汇聚“小城大爱”绿色蝶变焕发“江南美城”
上一篇:多特蒙德历年阵容(97年多特蒙德加冕欧洲之王)
下一篇:北京国安vs上海申花(中超北京国安42上海申花晋级争冠组 张玉宁双响张稀哲点射)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